一排排按标准建设的兔笼整齐林立,笼内住着肥壮的种兔。它们有的在酣睡,有的在嬉闹,有的在进食。
2000年,年仅16岁的敖永茂只身一人背上行囊外出打工。直到四年前,回家探亲的他偶然得知家乡政府正大力鼓励外出人士返乡创业,便有了回家的念头。
“在外务工不是长久之计,如果能发展一份合适的事业,我肯定选择回乡,一能照顾家人,二能带动乡亲致富。”当敖永茂把这个想法告诉妻子时,得到了肯定的答复,这让他回乡创业的信心倍增。
回到家乡后,敖永茂开始规划发展路线,“都说万事开头难,创业是很艰难的,但是我既然决定了,就要做好这件事。”
了解到目前肉兔市场前景好后,敖永茂前往大方县考察,学习别人成功的经验,还到四川学习兔子的科学养殖方法。
一切准备就绪后,敖永茂投入6万余元,从四川引进了300多只种兔开始养殖。
和大部分创业者一样,敖永茂的创业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之前没有养殖兔子的经验,加之医疗条件跟不上,没过多久,300多只种兔就死了100多只,直接亏损了近3万元。
这让原本自信满满的敖永茂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我渐渐明白养殖并不是单纯的饲养,还有很多门道在里面,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专研。”敖永茂自我反思后,决定从头再来。
为了学习更先进的养殖技术,敖永茂从东北请来技术专家进行指导,大屯乡农业服务中心得知此事后,也积极帮他想对策、出主意。通过网上查阅资料、看书等方式,敖永茂也在不断学习,充实自己。
如今,敖永茂已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外行,变成了精通养兔技术的内行。
谈起养兔技术,他总是滔滔不绝:“养兔技术要求高、风险大,一旦出了问题就很难解决了。重点是要把好防疫关,每年的几次防疫*都不能少,而且还要保证兔舍通风干净,经常消毒杀菌,防止饲草和食料霉变。”这些都是必须掌握的技术,虽然说着容易,但是做起来难。
有些技术和经验也不是从书本上能学到的,都是敖永茂经过*又*失败总结、摸索和实践出来的。
“兔子*要喂两餐,兔笼*多三天就必须消毒,每半个月对整个圈舍进行彻底消毒。”敖永茂说,兔子很“娇气”,比养猪、养牛,要花费更多精力。
敖永茂说,兔子的饲养成本相对较低,繁殖能力强,1只兔子每年可下崽7到9只,而每只兔子的出栏周期为70天左右,一年下来可不断繁衍近50只。
由于敖永茂的养兔场名声越来越大,不少客商上门订购兔子。从国庆节开始至春节,是敖永茂*忙的时候。川渝市场上肉兔需求量大幅上涨,价格也是一年中*的时候,因此大幅拉动了像敖永茂这样的肉兔养殖户的利润。
由于目前兔肉在本地市场上的需求量较小,敖永茂的兔子多销往四川、重庆等地。“相对本地市场来说,四川、重庆人很爱吃兔肉,我养的兔子肉质肥美口感也好,所以完全不愁销路。”如今,敖永茂有了几个固定的合作伙伴,每年收益有十多万元。
“养兔子投资相对较小,见效快,是个不错的产业。”看到敖永茂成功后,村民申全军也决定加入养兔的行列。
几个月前,申全军从敖永茂的养殖场购买了近300只种兔,开始了养兔之路,敖永茂也因有丰富的养殖经验,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兔管家”,“平时有什么不懂的他都会来教我,我跟着他学习养殖技术,我们坚信,一定会把养兔发展成我们村的特色产业。”申全军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
当地不少群众也慕名前来学习技术和经验,敖永茂总是耐心地向大家传授技术,毫无保留地把养兔技术传授给他们。
2018年,烙烘村村集体投入10万元到敖永茂的养殖场,每年可参与分红。如今,敖永茂的养殖场有2000多只兔子,面积1100多平方米,兔笼近300组,一切正朝着他预想的方向发展。
下一步,敖永茂打算修建烤兔加工厂,把养殖出来的兔子加工成成品,通过电商的形式推到外地市场,同时正积极打开本地市场。
“别看这养殖场不大,我们夫妻俩*下来却忙活个不停。虽然累,但是想想以后的生活,还是很开心的。”敖永茂说,他的目标不光是自己致富,而是希望带动更多的村民一起走上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