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位于叶榭镇的松丰蔬果专业合作社,菜农们正驾驶着农机,为下个月将要播种的小番茄地施加底肥。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肥料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指着机身后均匀抛撒开来的棕黑色物体,合作社负责人张峰介绍,与一般的肥料不同,这些都是基地沤制的有机肥。跟着张峰的脚步,记者来到合作社的有机肥沤制点,只见这种棕黑色的肥料堆成了小山。“基地产生的菜叶,粉碎后加入畜禽粪便和菌种,经过一段时间的沤制,就能变废为宝,成为促进蔬菜生长的天然有机肥。”张峰介绍,基地700亩菜地每月要产生100吨左右的废弃菜叶,加上牛粪和菌种,便可制成30吨左右的有机肥。此举不仅处理了大批量的秸秆,还满足了基地部分用肥需求。

要成为绿色生产基地,需要在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废弃物处理等方面遵守严格的“绿色章程”。该负责人介绍,产地环境方面,选址应避开各类污染源,基地空气、土壤、水等环境指标应满足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要求;生产管理方面,从农业投入品料规范使用、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溯源信息化等方面实施全过程质量控制管理;污染防治方面,基地应做好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废弃物和污染物的处置工作,从而有效保护和提升农业生产环境。

小昆山镇是此次创建活动中在水稻方面整镇创建绿色生产基地的街镇。水稻绿色种植方面,有着万亩粮田的小昆山镇也是我区的样板区域之一。
眼下正是小昆山镇中晚熟水稻收割的时节。田间,一辆辆收割机来回穿梭;大米加工厂内,烘干机开足马力。在机械轰鸣声演奏的丰收旋律当中,同样融入了绿色音符。随着收割后的稻谷颗粒归仓,经过一两天晾晒的田间会迎来一台台翻耕机械。“通过对收成后的田块进行深翻和整个冬季对土地的冻化,可以大大提高来年土壤对肥料的吸收能力,从而实现减‘肥’效果。”小昆山镇农业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邹军介绍,这个季节还会在田间种植紫云英、小青菜、油菜等绿肥,来年这些绿肥翻耕入土后,也可以为土壤增加肥力。

绿色种植让农产品提质,也让农业增效。在松江,采用绿色方式种植的农产品获得市民的肯定,也让更多生产基地得以拿到品牌销售平台的“入场券”,拓宽了销售渠道。农业增效算出的“绿色账”,也进一步推动绿色生产基地创建工作顺利开展。据介绍,在今年两万余亩种植基地的基础上,明年还将完成11万亩水稻绿色生产基地的创建。从明年开始,我区将重心转移至养殖业,完成养殖业绿色生产基地的创建工作。
创建不是终点。据了解,对于已创建的绿色生产基地,区农业农村委将组织相关部门、各街镇农业部门定期对土地质量和产品质量开展检测,以保绿控绿,“盯梢”农产品质量安全。